在一二級市場增長放緩、產品同質化越發明顯的當下,各廠家都希望及早鋪好三四級市場渠道,從中分一杯羹。過程中,廠家要經受內部(包括產品適應性、品牌拉力、供應鏈控制能力等)和外部(經銷商對新渠道的接受程度)雙重考驗。就在家電廠家設法加強對渠道管控的同時,家電連鎖企業開始崛起,并在隨后的幾年時間內發展成為國內家電廠家在一二級市場的渠道重心,而三四級市場則以傳統經銷商經營為主。
隨著全國性連鎖企業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家電廠家的話語權在這種零供關系中日益被削弱,高昂的渠道成本令產品利潤更薄。據空調制冷大市場調查了解,為降低流通成本,廠家開始尋求新的渠道出路。海爾、美的、TCL、長虹等通過加盟授權經營、與零售企業合作等方式,在三四級市場開辟銷售渠道。不過,在這場渠道變革中只有少數幾家嘗到了甜頭。有業內人士評價,像海爾、美的等之所以在家電下鄉中表現突出,還要得益于三四級市場的渠道基礎。
“盡管和國美、蘇寧合作的費用比其他渠道高,但其走量確實比較多,尤其在大城市。”一位二線空調品牌的銷售負責人曾如此對記者說,對于建專賣店,其并不十分著急。
但一二級市場的增長速度正在減慢的殘酷現實,或令他觀點有變。奧維咨詢數據顯示,2011冷凍年度家用空調在三四級市場的銷售量同比增長66.2%,占整體市場比重超過20%,全行業同比增長34.4%。據制冷快報記者了解,空調業僅是整個家電行業的縮影。更讓弱勢國產品牌尷尬的是,越來越多合資品牌與蘇寧或國美建立獨立包銷關系,他們無疑成為連鎖賣場的主推。這意味著相對弱勢品牌將在品牌拉力和賣場支持上處于下風。
家電廠家集體下沉渠道,有業內人士擔心現有的市場是否能足以“養活”各家專賣店。家電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認為,開專賣店猶如在三四級市場競爭的入場券。“家電廠家要想在三四級市場有所作為,必須提前布局好銷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