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2010年大豐收的碩果悄然之間2011年便撲面而至,過去一年跨越歷史巔峰的產銷規模讓我們對中國空調產業有了一個新鮮的認識,這個星球上2010年八成左右的空調銘刻著中國制造的烙印。正如這如期而來的冰冷天氣一樣,空調零售火熱的終端印證了前期許多業內智者的先見之言。
以現如今的產銷趨勢來看,似乎找不到悲觀的理由。盡管我們向來不以悲觀的情緒來推繹產業的發展,只是審慎的態度會讓每個企業更加接近安全的邊際。
不妨大膽預測的是,2011年是中國空調產業的買單之年,就像是那句已經聽得老繭都出來的話講得那樣,吃完飯總要買單,出來混總是要還。
宏觀經濟環境給空調產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廣義貨幣量在2010年的膨脹使得2011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從寬松走向穩定,而且貨幣政策從趨勢上看必然會走向緊縮,利率的杠桿會撬動與企業相關的所有因素,尤其是大宗原材料物品價格的劇烈波動會讓采購成本寬幅變化。國際市場的不安分因素更多,前期還有聳人聽聞的報道稱歐元體系將在五年內崩潰。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起始年份,宏觀經濟本身就在充滿著太多不確定性的轉型之中。
產業政策的大幅緊縮已經在讓空調企業買單,以節能惠民為代表的產業政策,通過慷慨的財政補助放縱了空調產業產銷規模的急速擴大,而企業也藉此獲得了豐厚的補貼。隨著補貼額度的大幅減少和監管力度的大幅提高,失去了高額財政補貼支撐的節能惠民,讓企業在高能效產品的產銷必須完全依賴于市場本身的資源調配能力。另外,對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后續配套體制和管理系統的加強,使得空調企業在一個更為嚴緊的政策環境中發展,從寬松的環境向緊縮的環境中過渡,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著陣痛的過程,付出買單的代價在所難免。
與空調產業密切相關的房地產市場是2011年宏觀調控的重心,唇亡齒寒的關系讓空調產業被牽連買單,如果不是過去幾年房地產市場的高速發展,空調需求量的擴大也不會2010年有如此大的爆發性需求。
2010年中國空調產業銷售規模提升的步子邁得實在是太快,《讓子彈飛》中的經典臺詞告訴了我們步子太快之后的后果。以市場銷售為軸心的企業對業績的預期,從來不允許出現下滑的考核,這種積極甚至是激進的心態需要市場存在高速增長空間的配合,但是,市場不可能永恒地保持持續大幅增長的態勢,規模化增長的瓶頸遲早會出現。
